近些年来,随着网络购物节的火爆,各种关于网购消费的纠纷也越来越多。近日,长沙贺阿姨就陷入了一场双十一网购的低价骗局中。
10月份,贺阿姨在某网购平台以7.5元一件的超低价购买了两件时尚羽绒服。原以为捡到了宝,谁知等待了一个多月,也没有收到货,在平台联系商家,商家却一直未给与回复。贺阿姨这才意识到,自己上当受骗了。
买卖容易维权难,在记者的帮助下,贺阿姨通过联系购物平台客服以及到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,几经波折才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针对此类低价网购骗局,北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潘彩虹律师受湖南经视邀请解析本案。潘彩虹律师针对商家以如此不合理的低价出售商品的行为,围绕商家、用户、信息安全,监管等角度给出了解读。
商家目的有四:一、套取买家数据;二、刷信用冲钻;三、处理瑕疵品;四、联合快递员骗取快递费。
潘律师提醒消费者,面对电商平台的超低价促销,消费者要有所警惕,应对商品的价值、价格有基本的识别能力,不要因贪小便宜吃大亏。
小岩提醒:
网络购物信息真假难辨,商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,买家秀和卖家秀天壤之别已是司空见惯。面对7.5元一件的超低价时尚羽绒服,确实是让人难抵心动。但在心动之余,消费者也应该意识到,如此不合乎常理的低价背后肯定有着不平常的动机。对于此类低价陷阱,消费者应该保持警觉和警惕心理,要知道一分钱一分货,切莫因贪图小便宜最终导致自己损失惨重。
而面对商家的欺骗和侵权行为,我们也应该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在保护自己的同时,也让这些不法商家意识到,他们的所做作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,抱有任何侥幸心理最终都难逃法律的制裁。只有每一个人都保持对法律的敬畏和尊重,才能还消费者们一片朗朗乾坤。